发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新路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12浏览次数:10

2025年11月11日上午,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在鸿文楼(二)C107举办了一场课程思政主题交流活动。梁桃英老师以“基于产出导向法将三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为题,从“为何融入”“如何融入”“融入效果”这三个维度,阐述其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案与实施路径,分享了她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创新思路与阶段性成果。

梁桃英老师开宗明义地提出,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三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植根于三明地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其旨归在于弥补当前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本土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不足的短板,促进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地习得文化表达,潜移默化地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传播能力。

在具体实施层面,梁桃英老师借鉴了“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与课程目标、课程考核紧密衔接的小组任务。比如,为大一学生设置“三明红色故事英文视频拍摄”任务,鼓励学生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引导大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英文讲述,展示三明红色故事,增强学习的沉浸感与文化感染力。

关于融入的效果,梁桃英老师介绍,她综合运用了活动成果、反思日志、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多维评价。她表示,尽管目前大一学生的视频作品尚在制作中,但从大二学生已完成的课堂展示来看,学生参与度高,成果主题丰富,整体效果优良。

主题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响与深入探讨。教研室主任吴艳红老师建议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成果的育人功能和辐射效应,指导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打磨和提升,积极申报“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大赛。这也为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学成果应用开拓了思路。

此次课程思政主题交流活动展示了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探索。今后,学院将继续推动红色文化、时代精神与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 梁桃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