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的部署,我院根据《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初延迟返校期间教学工作调整预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延迟返校期间二级教学单位网络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努力克服新型教学形式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做到“停课不停学”。
一、提前布置,精心准备
开学前,学院及时发布线上教学预案通知,对线上教学的准备情况做了摸底,组织我院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三明学院网络教学咨询培训会,使我院教职工在第一次面对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之时能够心中有底。
针对老师们反映的教材问题,我院教务科主动与代办站联系电子书事宜。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的原版教材方面,我院也积极与原版教材出版商进行联络,申请免费电子章节,跟进课程电子书的发放。为师生发放了6门次课程教材免费电子样章;为学生发放2门课程电子书账号,并指导、解答学生电子书注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师生解决了手头无教材的困难,为顺利进行线上授课做好准备。
《西方文明史》电子书顺利发放
线上课程的顺利开课,也凝聚了教师们的巨大努力。面临新教学形式中的种种困难,教师们把职责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不少老师是技术“小白”,但是老师们自己先当好学生,掌握网络教学平台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再当回老师,利用这些网络资源给学生们授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的老师精心准备了三脚架等各类授课辅助工具,还有的教师为了保证网课的顺利有序,开课之前便同学生屡次进行连线调试,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蒋永远老师为授课充分准备
学生们对线上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软件下载一个又一个,新的“学习群”加了一个又一个,配合老师调试设备、进行预上课,但同学们都积极响应,没有懈怠,为战“疫”教学做好准备。
学生居家上课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二、多元方式,保障质量
线上教学虽顺利开展,但与传统课堂相比,各门次课程使用的网络平台以及教学方式更加多元,这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我院采取多元化方式,保障教学质量。
其一,与留学服务中心项目主管方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汇报我院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网络教学实施情况。根据项目要求,我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此次虽因疫情影响,但我院并未放松项目的教学质量,先后向项目主管方发送项目学生本学期课表、项目课程网络教学预案等材料,以便随机听课。
其二,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助力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一是进行网上评教。应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质量监控的要求,我院每学期另外组织学生填写课堂教学问卷并整理数据,作为项目课程外审的支撑材料。考虑到方便调出抽查单个学生的问卷等原因,我院一直采取的是使用纸质问卷,而此次,评教活动利用了问卷星等小程序,通过QQ群等渠道发布评教问卷收集信息。二是教务科组织了教学信息员网络座谈会。院领导高度重视,蔡瑞珍副院长、黄葵副院长参会,并与各班级教学信息员通过企业微信网络会议的形式,交流了在线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详细解答了学生们关于新的教学方式、上课签到、网络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会后,形成座谈会组织实施情况表并提交教务处。
发布网络评教问卷
组织教学信息反馈会
其三,按照学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要求,进行每周教学情况总结。我院教务科每日收集教师、学生信息员通过“企业微信微文档”提交的网络教学反馈信息,同各系从教学方式、上传学习资源情况、课堂教学活动、课后辅导形式、课堂秩序满意度、自己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平台使用满意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角度,对每周网络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网络在线教学运行报告,并上报教务处。
三、渐入佳境,成效明显
根据《三明学院关于开展首届教师网络教学竞赛活动的通知》,我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以比赛继续磨砺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网络教学能力。我院谭婧老师参赛。参赛教师备课认真、教学目标明确、在线教学资源丰富、信息技术与资源运用合理,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线上师生互动充分,最终谭婧老师取得文科组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比赛,我院教师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谭婧老师参赛—评论区互动与连线提问
线上教学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院将化挑战为机遇,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共“课”时艰。
海外学院(外国语学院)向婷婷供稿